●本報評論員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十二次全會精神,就必須把新發展理念貫穿于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全過程,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提升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質量成色。
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質量成色,要構建提升現代產業體系。要堅定不移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突出制造業為引領、現代農業為基礎,鉚住“1461”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一要強化首位產業核心優勢。堅持電子信息首位產業“點線面體網”融合發展,推動全域化布局、全要素支持、全鏈條提升。二要形成主導產業特色優勢。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要把握健康產業迅猛發展的機遇,聚焦“種、醫、食、養”等多業態集聚發展,打造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示范基地。先進制造、綠色食品、先進材料產業要發揮資源優勢,聚焦優勢領域和發展方向,強化研發創新和技術改造升級,持續做優做強做大。三要凸顯全域旅游品牌優勢。要深入實施全域旅游戰略,全面唱響“紅色搖籃、山水吉安”旅游品牌,努力把吉安打造成國際國內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四要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和新興產業。要深化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努力建成全省產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區、全省數字化治理應用樣板區。新興產業的重點是現代服務業,要大力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提升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質量成色,要統籌推進區域城鄉協同發展。一要提升重點板塊。要持續強化吉泰走廊核心增長極戰略地位,推進吉泰城鎮群高質量發展。要持續推進中心城區高鐵新區、井岡山經開區、吉安高新區和井岡山農高區4大重點板塊建設。二要推進區域協同發展。要堅持上下聯動,大力提升各縣城的建設發展水平,形成齊頭并進格局。三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發展。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著力做強做優中心鎮。要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四化”方向壯大6大富民產業,積極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業態。要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質量成色,要不斷厚植綠色生態優勢。一要持續鞏固生態環境治理成果。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保護和綜合治理,深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持續完善河湖長制、林長制,推行贛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捕,打造贛江吉安段最美岸線。二要著力打通“兩山”轉化通道。積極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節能環保、環境服務等綠色產業,切實把綠色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三要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執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持續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行動體系,以健全的制度機制為生態文明保駕護航。
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質量成色,要持續增進人民生活福祉。一要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堅持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二要持續推進文化強市戰略。要傳承發展紅色文化和廬陵文化,實施文藝創作繁榮工程。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活力。大力開展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三要深入推進健康吉安建設。優化中心城區醫療資源布局,引導中心城區醫療資源向新建城區、郊區和基層延伸。積極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四要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堅持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要求,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加強城鄉貧困、殘障和特殊困難群體社保政策兜底保障。深化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五要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深化“遇困即扶”“標準化解困”,促進貧困群眾穩定脫貧、持續增收、逐步致富。切實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促進收入分配公平。
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升質量成色,要牢牢守住安全發展底線。一要全力維護政治安全。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的國家安全工作責任制,堅決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二要持續強化經濟安全。堅決防范和化解金融、房地產、政府性債務風險,扎實做好糧食安全。三要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提高公共衛生安全防控和保障水平。健全安全生產系統治理、終端治理和常態治理機制。四要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具有吉安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模式,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創新社會矛盾預防和化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