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報記者陳力
為進一步規范市中心城區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推動治理出行難、停車難等“城市病”,近日,吉安市人民政府印發《吉安市中心城區停車難專項治理行動方案》,從今年12月至2021年6月,集中開展市中心城區停車難專項治理行動,不斷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營造“規范、安全、有序、暢通”的城市道路交通環境。
根據《實施方案》中的治理重點,通過加強城市道路和公共場所停車管理,理順停車管理體制,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充分挖掘停車泊位資源,促進車輛規范有序停放,進一步提高車輛流轉率,切實改善中心城區道路交通狀況,力爭中心城區停車難問題“三個月有明顯變化,半年實現根本轉變”。

措施一:有條件的學校錯時對外開放停車
根據學校教師職工停車需求和上下學接送學生車輛情況,將學校停車設施錯時對外開放,節假日、夜間時段開放給社會車輛停放,全面落實停車共享責任,充分發揮學校現有內部停車場地的停車潛力。
措施二:實施潮汐停車,緩解路段交通壓力
路面現場查糾和“天網”監控抓拍,網上網下聯動整治違停行為,以城區主要進出城通道、環線道路以及相鄰的中小街道為主要整治道路,以轄區各學校、知名醫院、大型商貿賣場、汽車站、地鐵站口、旅游景點和農貿市場等“三圈四邊”道路為重點整治道路,常態化開展機動車亂停放整治工作;在中心城區車流大、停車難路段,科學規范實施潮汐停車,緩解路段交通壓力。

15分鐘限時停車位 陳力 攝
措施三:在單位周邊道路和公共廣場增設無償使用泊車位
市有關部門將健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開展跟蹤管理和執法監督檢查,加大對違法改建占用道路或挪用停車場行為的查處力度。同時,進一步摸排研判轄區現有停車泊位和車輛基數,在行政事業單位周邊道路人行道和公共廣場增設無償使用泊車位。
措施四:新建一批生態停車場和臨時地面停車場,適當增加立體停車庫建設
《吉安市中心城區停車場布點建設規劃(2020-2022年)》明確市中心城區2021年政府投資類停車場建設計劃,充分利用公園、綠地以及零星閑置地塊新建一批生態停車場和臨時地面停車場。同時,切實做好市中心人民醫院機械式立體停車庫、中山西路與益民路交叉口停車場的建設管理工作;對一些老舊小區內部進行升級改造,借助政府、社會資金引入和小區業主融資,將小區內部部分綠化用地改建為停車場,在滿足小區業主使用的同時,有償對外開放使用。
措施五:全時段向社會公眾提供停車供需資源信息
運用互聯網、電視、電臺、報紙、微信等多種宣傳渠道,全時段向社會公眾提供停車供需資源信息,方便群眾在線查詢和預約停車泊位,引導違法停車重點區域的車輛合理分流到附近的停車場地,為群眾停車提供盡可能的停車便利,減少駕駛員尋位繞行時間,減少交通擁堵,促進動靜態交通和諧運轉,有效盤活停車資源。

限時夜間停車位(來源:青原交警)
措施六:互聯網+大數據 實現停車位查詢、預定、繳費等功能智能化
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將城區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停車場停車位數據通過系統對外共享,實現城區內停車位信息查詢、停車位預定、停車繳費等功能網絡智能化。優化中心城區道路兩側及人行道停車泊位設置方案,通過分時停車、錯峰停車、分類停車以及差異化的停車收費等措施,提高停車設施周轉利用率,優化停車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