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是來裝酷的,感覺藍天這身衣服穿在身上就不一樣,沒想到后來把自己裝進去了:把責任滿滿裝在心間,藍天成為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12月1日,問及為何加入搜救隊伍,吉安藍天救援隊隊長助理周道明笑著告訴記者。樸實無華的言語,道出了一個青年志愿者的執著追求。周道明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不僅在吉安藍天,在其他公益活動中,他也是樂于參與,甘于奉獻。
對不起,我來不了了
2018年,周道明加入了吉安藍天救援隊。幾年來,每次出任務,他總是沖在最前面,每一次不同的心路歷程,讓曾經桀驁不馴的大男孩,感知到了“責任”兩個字沉甸甸的分量,他的思想也在慢慢改變著。
2019年中,吉安持續暴雨、特大暴雨,全市各地均出現險情,救援隊在接到吉安抗洪搶險指揮部的任務后,趕赴各地與洪水抗爭、轉移受災群眾。作為沖鋒一線的骨干隊員、水域組組長,周道明一直在外參與救援。6月9日晚,他在安福縣洲湖鎮救援2名被困老人后,接到病重的姐夫離世前給他撥打的最后一通電話,說想見他最后一面。周道明拿著電話含淚說了句:“對不起,我來不了了。”放下電話,便收到姐姐發來姐夫離世的視頻,淚水再也控制不住,但想想身后需要救援的村民,他轉身擦干淚水后,又繼續參與到救援任務當中。
不疼,有人比我更疼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襲來,為了控制疫情擴散,大家盡量呆在家里不出門。嚴峻形勢之下,周道明主動申請運送物資前往湖北黃岡。為保證吉安能保持“雙零”的記錄,他從過節開始,就一直與吉安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在一起,值守、消殺……每天從清晨工作到深夜。記者翻看他抗疫時皮膚像被火燒紅的照片時,“你不疼嗎?”記者不忍問道。“不疼,有人比我更疼。”周道明回答說,作為藍天戰士,自己很想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需要幫助的人還有很多,自己絕不能倒下。
不知您是誰,但我謝謝您
多參加一次救援,就是多一次對心靈的洗禮;多參加一次無償的、自己掏錢出力的公益事業,能夠收獲更多一份快樂。
疫情期間,學生們在家里學習,一時間復印、打印需求大增。看到這種情況,周道明花費2萬元自購打印機、打印紙,在朋友圈里、微信群里、個人抖音號等平臺發布免費幫助學生打印資料的消息,采取雙方不見面,網上發送資料、課件自取的方式。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他索性把家搬到電腦門市,每天堅持從早晨打印到深夜,餓了就吃碗泡面,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打印機打壞了修、修完了又壞,硒鼓也不知道換了多少次,就這樣,每箱4000張紙,他整整打完了18箱。很多受助者不知道他長什么樣子,但大家都記住了周道明這個名字,免費打印課件的故事,讓這個城市格外溫暖。
今年3月,周道明在網上看到一則求助消息:“有兩位老人雙雙失明,帶著一個正在讀初中的孫女住在公租房內,爺爺本來有退休金來維持這個家,供孫女讀書,但剛剛不久老爺爺過世了,家里唯一的收入沒有了,希望能得到好心人的救助。”周道明馬上撥打孫水秀老人的電話,循著地址找到廬陵新區禾埠街道紅聲社區公租房,面對面了解情況。在確認消息真實后,周道明拉動身邊的親朋好友組建了一個50人的愛心群,群里成員每個月每人捐助40元,共同幫助孫水秀老人和她的孫女。就這樣,老奶奶一家除了享受低保,每月還增加了好心人捐助的2000元生活費。每個月即使再忙,周道明也會擠出時間,約上群里的好心人一道,把愛心款送到老人手中。“真的要感謝好心人……”眼看孫女上學又有了保障,孫水秀老人臉上再次露出了笑容。
文/ 張麗、井岡山報全媒體記者 徐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