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家里面貌大變樣,房前屋后干干凈,婚喪喜慶簡單辦,舊習陋習全革去,出行個個文明有禮貌……”12月8日,泰和縣灌溪鎮界溪村村民羅學柏對筆者深有感觸地說。這是我市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取得豐碩成果的真實寫照。
面對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全市通過搭平臺、強隊伍、抓載體,整合資源力量,強化志愿服務,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新時代文明實踐花香四溢,碩果累累,鄰里關系和諧文明,群眾文化生活精彩豐富,受到群眾廣泛贊譽。
整合資源 建好平臺
我市立足本地實際,采取“因地制宜、精心部署、整合資源、突出特色、試點先行、全面推開”工作思路,下發《吉安市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方案》,全面推進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為做到市縣鎮村四級聯動,我市打通政府、企業、學校等各方資源,促進資源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結合,與數字吉安相結合,全市黨群服務中心、百姓大舞臺等“沉睡”場所資源都被盤活喚醒,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的新陣地。同時,持續推進泰和縣、青原區、新干縣試點工作。目前,全市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1個,鄉鎮實踐所162個,行政村實踐站1419個。
建強隊伍 全力推進
“家庭可支配收入10萬元到50萬元,而且有房有車,就是概念中等收入家庭。下一步要通過我們的努力,使更多低收入人口上升為中等收入群體,讓大家都走向共同富裕……”12月3日開始,市委宣傳部9位領導帶隊分赴全市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進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傳,同時再次督促指導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
我市廣泛動員、匯聚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形成統籌聯動、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突出領導帶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深入基層開展考察調研活動,深入試點地區了解工作進展、協調解決突出問題。試點縣(區)主要領導落實好政治責任,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帶頭開展志愿服務。突出督查指導。市本級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并組成掛點服務指導組,分別指導泰和縣、青原區、新干縣3個試點縣建設。市委宣傳部班子成員結合各自分管工作,經常深入試點工作一線,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商研對策、推動解決,確保試點工作有序推進。組織20多次“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調研,對84個基層所、站進行暗訪抽查,下發試點情況通報。突出人員配備。根據專兼職結合原則,各文明實踐站均配備專職黨建宣傳員,從現有熟悉村情民意的群眾、大學生村官、村干部中擇優聘用。新干縣、青原區近期還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村級專職黨建宣傳員,主要負責本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村級陣地整合后“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綜合體的運行管理和活動組織。同時,組建各級各類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1120余支,開展文明實踐活動2300余場(次),受眾13.5萬余人次。
立足需求 開展活動
“鄉風文明就是興家風、淳民風、正社風。”“生前盡了孝,死后無需‘鬧’,就算一把火,天堂也含笑。”……這是泰和縣馬市鎮江濱村黨支部書記羅小林基層理論宣講時常用的“鄉村語言”。
我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著眼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里”,采用“身邊人講身邊事”方式,廣泛推行“菜單式”志愿服務,讓志愿服務帶著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里。宣講通俗化。充分利用“百姓名嘴”、文化能人、民間藝人等鄉賢人才,用接地氣、冒熱氣、贏人氣的工作法,把深奧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群眾語言、樸實無華的土話白話,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出來,讓群眾一聽即會、一看就懂。節目趣味化。通過“井岡學堂走鄉間”“宣講活動進農村”等載體,用快板等村民“聽得懂、喜歡聽”的鄉俗俚語傳習文明,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宣傳活動。活動常態化。依托農村文化禮堂等平臺,采取在全市較大的村每周開展一場活動、中等規模的村半月開展一場活動、較小的村一月開展一場活動的方式,通過講故事、播短片、學金句、習禮儀、聽講座,讓群眾在耳濡目染中增強文明意識。同時,積極開展“身邊好人”等感動系列評選,舉辦農民豐收節、鄉村廣場舞等群眾性文化體育比賽,做到每年有計劃、每季有主題、每月有策劃、每周有安排、每天有活動,各基層文明實踐站所活動無處不在、精彩不斷。目前,全市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3萬多場次,受眾人數超40萬人次。
文/ 羅仁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