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勇
2020年,一場突然襲來的新冠肺炎讓萬家團圓變成了萬家封閉。面對這次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舉國上下都在奮力打好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記者是時代的記錄者,記者的崗位永遠在一線。我是一名記者,雖然自己沒有機會去到湖北一線,但哪里都是新聞現場,我在我的崗位上奮戰。
我是一個二胎媽媽,大的3歲,小的只有1歲。2020年是我和丈夫帶著兩個孩子第一次在吉安城區過年。本來計劃好1月26日回遂川娘家的,但是因為疫情一切都取消了。
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作為記者我們必須投入一線去采訪,把情況告訴給讀者。我主動請纓,加入到這場戰役中。1月26日19時30分,我來到上海市東方醫院吉安醫院,采訪報道我市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出征儀式。從1月26日出征到4月8日凱旋,醫療隊奮戰了多少個日夜,我也在工作崗位上奮斗了多久,幾乎每天都在記錄他們的故事。很多醫療隊的英雄,我未曾見過,但我每天都在思索怎么在連線的時候采訪好他們,講好他們的故事。4月8日,英雄歸來,我真的哭了,這是對這群新時代最可愛的人致敬的淚水,也是對自己這段時間一直堅持在一線采訪壓力、勞累的一種釋放。
疫情期間,我共采寫紙媒、新媒稿件100余篇,是我往常出稿量的4倍多。《我市醫療隊連夜出征,于27日抵達湖北》《“你在家待久想出門,而我們只想回家見見親人”———一位隔離觀察區護士的心聲》《火線入黨———上海市東方醫院吉安醫院90后男護士張強在湖北火線入黨》《英雄的井岡兒女》……一篇篇稿件的背后都是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
起初的很多采訪稿件,要么是我背著兒子完成的,要么是我把兒子哄睡后深夜完成的,經常是寫完稿件,天都蒙蒙亮了。很累,但是我從來沒有退縮。醫護工作者們冒著生命危險前往湖北支援,而我還和家人在一起呢。我是《井岡山報》的記者,我更應該發揚好井岡山精神,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為講好吉安抗“疫”故事作出貢獻。2月9日,我把兩個孩子都送回了鄉下娘家,讓父母幫忙照顧。
說實話,我也和大家一樣,很害怕。每次出去采訪完,我回家都要給自己進行一次“大掃除”。但是,害怕并不意味著退縮。為了做好抗“疫”期間的報道,我下鄉、值守社區、進超市、進醫院,盡量去到每一個能去的新聞現場,讓自己寫出更真實、更貼近人民群眾的報道。
疫情發生后,防控指令要求人員不要聚集,取消宴席。正月是舉辦宴席的高峰期,遂川縣堆子前鎮久渡村坪坑組,一個500多人的村子,就有2場婚宴3場壽宴定在初四至十二,而且有兩家都已經掛好彩旗、買好了近40桌的菜。大年初二,我趕往這個村找到村長,細心地跟他介紹當下的疫情和防控指令。村長是一位有50年黨齡的老黨員,很配合防控工作,帶頭把他大兒子家的婚宴取消。然后,又帶著我一家家去做村民工作,最后5場近200桌的宴席全部取消。《防疫“戰地”黨旗飄揚》一文刊登后,引起了不小反響,全市各地的人民群眾紛紛響應,幾乎全部取消了宴席。
作為一名黨報記者,我為自己在這場戰役中講好吉安本土抗“疫”故事而感到驕傲,這次抗“疫”經歷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往后,我會繼續為講好吉安故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