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福縣金田鄉共23個行政村,因村落聚居密集、人多地狹、山多田少,人地矛盾尤為突出,綜治平安建設難度較大。去年以來,該鄉圍繞“和諧金田”和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的目標,瞄準“靶心”,精準發力,探索出了“鄉賢+普法+科技”三項融合綜合治理機制,群眾安全感指數不斷提升。
鄉賢引領“五老”調和家務事
“蘭叔,我們都理解你,老大老三外出打工,獨留你在家照顧患病的老母親實屬不易。”說話的是該縣金田鄉鄉賢調解員王小育。原來,蘭中財的母親年事已高,且患病在身。哥哥和弟弟長年不在家,一直以來,都是蘭中財負責照料母親,逐漸產生了厭煩情緒,兄弟三人也出現了嫌隙。9月20日,由啼雞村網格員、鄉賢調解員等組成的調解隊伍趕到蘭中財家。在眾人的協調、見證下,蘭中財三兄弟最終達成輪流照料老母親的協議。
該鄉致力于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在構建黨委領導、綜治協調、司法引領、群眾參與的“大調解”工作格局基礎上,逐步建立覆蓋各村、各小組的調解組織網絡,讓群眾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該鄉下大力氣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調解員為主體的綜治帶頭人,并配備兩名鄉級鄉賢調解員,各行政村成立了鄉賢調解委員會,成員均由在家的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等“五老”干部構成。
普法先行播撒“法治”種子
“要不是王所長為我辯護,恐怕我家現在還處于擔驚受怕中!”啼雞村村民周金生激動地說。原來,在周金生房屋周圍,有鄰居種的5棵泡桐樹,健壯挺拔。啼雞村位居山區,雷電頻繁,周金生擔心自身及家人生命財產安全會受到影響,要求鄰居砍除泡桐樹,但對方不依,雙方遂產生矛盾。鄉司法所所長王斌得知相關情況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從法律視角向雙方闡明利害關系之后,最終,鄰居同意砍除泡桐樹。
近年來,該鄉搭建平臺載體,抓住時機強化普法宣傳,引導村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提升群眾知法、尊法、用法水平,從而推動和諧幸福新金田建設。通過“適銷對路”、下鄉“坐診”的形式,以案釋法、以案普法,真正做到把“法”送到群眾心中。
科技支撐鄉村“指尖”微治理
走進金田鄉綜治中心接待大廳,寬敞明亮的大廳、規范統一的辦事窗口映入眼簾。打開鄉綜治中心平臺,大屏幕上全鄉各村發生的矛盾糾紛全部記錄在案,各村雪亮工程視頻監控錄像隨時調取切換。“綜治平臺匯聚了信訪、網格事件上報、天網監控等,并借助大數據分析,以可視化形式全方位展現了金田的綜治面貌。”該鄉綜治辦專職副主任劉冬指著操作平臺娓娓道來。
依托大數據、雪亮工程、網格化管理等新技術、新手段,該鄉各村網格員手機均安裝平安志愿者、綜治信息平臺APP,每日巡查,隨時上報事件。各村網格員依靠網絡科技,將綜治平安信息流轉至綜治中心平臺,繼而平臺做出相應處理,更加智能高效地調解群眾矛盾糾紛。
文/劉鵬方、姚文強